学校新闻
【春之战歌•同心抗疫】同心抗疫 齐心向学
日期:2020年03月02日     作者:黄享苟    来源: 校新闻中心    点击数:

为了减少新冠肺炎疫情对学校正常教学的影响,按照教育部“停课不停教、停课不停学”的统一要求,各高校已开展了大规模的在线教学,如何把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引向深入,必须尊重差异性,富于创造性,渗透思想性,保证规范性,把握前瞻性。

第一、尊重差异性

在线教学包括线上视频直播、线上语音直播、线上慕课、线上录播、混合式教学、指导学生学习线上课程资源、在线研讨等方式,还包括以上方式与雨课堂、职教云等平台的组合应用,具体采用哪种方式,必须根据学校信息化的基础和条件、教情和学情的现状及特点、专业和课程的内容及要求等,实行一校一策、一科一案、一人一方。办学条件和师生信息素养较好的,可以采用线上视频直播+(云课堂、雨课堂、课堂派等)开展在线教学;办学条件和师生信息素养一般的,可以采用在线直播或录播等形式;办学条件和师生信息素养较差的,可以采用在线辅导和在线研讨;条件不具备的课程,可以暂时不开设,不必强求整齐划一。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也要有针对性,不能过度的强调翻转课堂,对于学习基础好、自学能力强的学生,可以大量运用翻转课堂;对于学习基础差、学习能力弱的学生,也可以采用教师讲授为主。

第二、富于创造性

在线教学不是传统课堂的搬家,不是按照传统的授课模式给学生讲幻灯片,必须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重构,教学内容要突出重点难点,非重点难点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掌握,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,可以暂时不讲;教学过程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,课前有预习,课中有练习,课后有复习。要充分发挥在线教学丰富多元的交互优势,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多设置互动环节,加强师生互动、生生互动,还要在课堂讨论区和课外时间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,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及时反馈,做到随时关注,及时回应。要充分发挥在线教学的资源和平台优势,充分运用各种网络资源,及时插播视频和动画,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;充分发挥各种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功能,及时收集学生学习结果和学习行为的数据信息,不断提高教学的精准性和实效性。

第三、渗透思想性

在同舟共济、共克时艰的危难时刻,学生不能只做“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读圣贤书”的桃花园中人,教师要把全国抗击疫情的战争作为教材,把当下疫情防控的事迹融入课程,深挖社会热点中的教学价值,落实课程思政,以新鲜而亲切的“身边素材”,有针对地开展生命教育、信念教育、理想教育、爱国主义教育等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,让苦难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,培养学生立志报国、救民于水火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。要大力宣讲我国“一方有难、八方支援”的制度优势、白衣天使“义无反顾、救死扶伤”的奉献精神、社区群众“邻里团结、守望相助”的社会公德,还要用心讲好优秀师生、优秀校友抗击疫情的身边故事,引导学生自觉提升境界,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实现知识传授、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。

第四、保证规范性

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相比,具有传播力强、影响面广等特点,为了保证在线教学有序开展,必须尽快制订和完善与在线教学相关的制度。首先要制定课前、课中、课后等在线教学各环节的教学质量规范,引导教师注重仪容仪表,文明开展网络教学;保证政治正确和内容正确,积极传播正能量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;加强课堂管控,保证上课有序。其次,要规范在线教学学生成绩的评定管理,学生的成绩评定是在线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一环,要坚持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,教师结合课前自学情况、课中多环节的表现和课后巩固拓展情况等多维度评价学生,还要定期开展综合性测试,每个环节的成绩都要计入课程总分。学校还要加强在线教学的监控,具备信息化条件的学校,要有完整的在线教学过程数据伴随采集,确保在线教学可控、可管、可评、可溯,暂时不具备信息化条件的学校,要加强随堂听课,及时收集师生对在线教学的意见和建议,及时保存在线教学的教学过程资料。

第五、把握前瞻性

在线教学既是抗击疫情期间的应急之举,也是教育适应“互联网+”的必然趋势。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影响,这次疫情的发生,加速了传统教学向在线教学的转变和融合。《教育信息化2.0行动计划》提出,到2022年要基本实现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,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,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,构建“互联网+”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,这昭示着信息化浪潮必将汹涌而来,线上教学必将成为未来学校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。学校要以此次大规模开展在线教学为契机,大力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交流,举办全校性的学习观摩,大力开展公开课、示范课、集体备课、集体评课,选树一批线上教学的“网红”教师,引领在线教学发展;同时,通过支持性、激励性的措施,引导和鼓励更多教师向“线上线下”双师角色转型。